最新快訊
2024.10.16
清大研發全世界最小量子電腦
清華大學物理系、前瞻量子科技研究中心教授禇志崧的研究團隊今天宣布,僅使用一顆光子,成功研發出全世界最小的量子電腦,這是台灣研發的第一套光學量子電腦,也是全世界首次以一顆高維度的多次元光子實現量子演算法,這項突破已發表在上個月的《物理評論》期刊。
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指出,美國最先進的量子電腦實驗室,要用龐大的冷卻系統,將溫度控制在攝氏零下273度,褚志崧團隊的光量子電腦更具有發展性。
褚志崧表示,光子是傳遞電磁作用的粒子,團隊的研發技術可在一個光子的32維空間裡儲存資訊,攜帶更多的資訊,處理更複雜的量子運算和量子通訊。
一般電腦是用電在電路板上傳輸進行運算,光量子電腦則用光傳輸資料,並透過量子力學進行運算,量子疊加的特性在處理複雜運算時,速度比傳統電腦快數億倍。
主流的量子電腦須在極低溫運作,耗能且成本高,量子態也容易受到振動或電磁場的干擾,導致資訊遺失或計算錯誤,但光量子電腦可在常溫下運作,耗能少,成本低,光子可以長距離傳輸,不易受干擾,讓光量子電腦投入商業化應用有獨特的優勢。
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指出,美國最先進的量子電腦實驗室,要用龐大的冷卻系統,將溫度控制在攝氏零下273度,褚志崧團隊的光量子電腦更具有發展性。
褚志崧表示,光子是傳遞電磁作用的粒子,團隊的研發技術可在一個光子的32維空間裡儲存資訊,攜帶更多的資訊,處理更複雜的量子運算和量子通訊。
一般電腦是用電在電路板上傳輸進行運算,光量子電腦則用光傳輸資料,並透過量子力學進行運算,量子疊加的特性在處理複雜運算時,速度比傳統電腦快數億倍。
主流的量子電腦須在極低溫運作,耗能且成本高,量子態也容易受到振動或電磁場的干擾,導致資訊遺失或計算錯誤,但光量子電腦可在常溫下運作,耗能少,成本低,光子可以長距離傳輸,不易受干擾,讓光量子電腦投入商業化應用有獨特的優勢。

